文章观点

张乾惠:案例分析—联合办公巨头WeWork的兴衰

作者:张乾惠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0-04-13

 WeWork做为联合办公的鼻祖和行业明星公司,估值曾高达470亿美元,可谓是风光无限。但在WeWork准备IPO,提交招股书后却给我们上演了一场大戏:估值腰斩、IPO搁浅、创始人套现、公司裁员、业务剥离等。最近有消息电视剧制作人李·艾森伯格(Lee Eisenberg)和德鲁·克雷韦洛(Drew Crevello)正在为苹果的流媒体服务Apple TV+制作一档尚未命名的节目,该电视剧是根据Wondery公司的播客节目《WeCrashedWeWork的兴衰》(WeCrashedThe Rise and Fall of WeWork)所改编的。本文和大家讲一讲这家曾经叱咤风云的独角兽公司。

一、WeWork的发展历程

1_看图王.jpg

WeWork创始人第一桶金(2008-2010

2008年,以色列人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艰难的经营一家婴儿服装店,为了减少运营成本,将所租的房子进行了分割,并将一部分转租出去。

WeWork的一位联合创始人米盖尔•麦克维利(Miguel McKelvey)认为这种方式有利可图。于是米盖尔•麦克维利找到亚当•诺依曼提出了这个建议:租更多的房,然后分割,再转租。亚当•诺依曼也非常认可这种模式。他们与房东一起成立了Green Desk公司。此时正时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动荡,对于很多企业都是一场噩梦,而对于亚当诺依曼却是是一场机遇。金融危机下企业迫切控制成本,Green Desk公司的这种模式获得了成功。

WeWork创办(2010

2010年,诺依曼和麦克维利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退出了Green Desk公司,用获得了资金创办了WeWork公司,第一家WeWork联合办公场所开办在纽约市格兰街154号。

WeWork高速成长(2010-2016

2010年创立之初,WeWork所管理的房产不过两处。20114月,WeWork向纽约的创业者们敞开怀抱,又逐渐向全世界扩张,在此阶段WeWork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2016年,WeWork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34个城市拥有111个联合办公场所,20167月,WeWork第一家办公空间入驻中国上海,71日正式营业。

WeWork疯狂扩张(2016-2019Q2

如果说之前WeWork的发展还是初创企业的正常成长,那么在诺依曼见到孙正义后,资本的力量让WeWork进入疯狂扩张的状态。据说诺依曼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孙正义向WeWork投资了44亿美元。孙正义认为疯狂与聪明更重要,要求WeWork发展再快10倍。可见WeWork的发展逻辑是通过烧钱快速抢占市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后开始利润收割模式。事实证明诺依曼却是没有让孙正义失望,从WeWork提交招股书数据来看,WeWork全球平台在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1个城市、528个地点整合了空间、社区、服务和技术。52.7万名会员代表全球多个行业的企业,其中包括38%的全球财富500强企业。

2_看图王.jpg

WeWork全球业务布局情况

3_看图王.jpg

4_看图王.jpg

5_看图王.jpg

WeWork上市折戟与自救之路(2019 Q3-至今)

2019814日,WeWorkSEC正式提交了IPO招股书,目标筹集10亿美金,预计最快于9月挂牌。在招股书公布了WeWork的大量信息后,公开市场给予的估值远低于之前470亿的估值,只有200亿左右。2019101日,WeWork宣布将撤回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S-1文件(即IPO招股书),公司将推迟IPO(首次公开招股)计划。随后WeWork的估值持续下降,降到了80亿美元。上市风波过后,软银开始出手拯救WeWork,用17亿美元与创始人诺依曼分手,接着是裁员压缩成本,然后是壮士断臂低价出售了软件业务,公司估值下降到50亿美元左右……

二、WeWork何以至此

笔者不去预判WeWork未来的发展如何,WeWork的未来让时间来说明。笔者试着从管理咨询的角度在三个方面分析一下WeWork兴衰的主要原因。

1.业务模式和盈利能力受到质疑

WeWork宣布估值达到470亿美元的同时,公司宣布将其品牌重塑为“TheWeCompany”。同时整合出三个不同的业务条线,分别包括:WeWorkWeLiveWeGrowWeWork将会进一步扩展现有联合办公业务,让人们营造一个能够在美好生活中工作的环境,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WeLive的使命是要建立一个不让人感到孤独的世界;WeGrow的愿景则是要去帮助人们释放自己的潜力和能量。

2016年至2018年,WeWork的营业收入从4.36亿美元增长至18.21亿美元,每年营收的同比增长在100%以上,截至2019630日的上半年营收已经高达15.35亿美元。但与此同时,亏损额也在逐年同步扩大,2016年全年亏损4.29亿美元,到2018年全年亏损额已经进一步膨胀至19.27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9亿美元。从招股书来看,WeWork的营业收入主要还是源于会员和工位的基础业务,新兴拓展的业务效果并不明显。

WeWork与同为共享经济巨头的爱彼迎和优步在商业模式上是有本质区别的,优步和爱彼迎都是平台模式,是资源的联结者,一个是连接司机和乘客,一个是连接住客和房东。WeWork不是平台模式,需要先买后卖,规模越大资产越重,WeWork成为重资产运营也是必然。

WeWork一直是流血在奔跑,商业模式也存在硬伤。三条业务线对公共市场并不具有吸引力,并被认为未来缺少想象空间。WeWork一直试图刻画自身的科技标签,从招股书的信息来看WeWork的高管竟然没有CTO,也是打脸。在大众眼中WeWork还是“二房东”的角色。

从盈利能力来看,未来WeWork还要继续烧钱,短时间无法盈利。根据桑德福 C. 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克里斯·莱恩的预测,WeWork 需要在未来4年内有72亿美金,才可能把现金流转正。而如果在2022年之前出现经济衰退,那这笔钱将会变为98亿美元。

企业商业模式是企业发展之根基,如果企业模式行不通,企业也只能成为一头嗜血兽,及时子弹再充足,不能造血企业也无未来可言。

6_看图王.jpg

2.创始人风格给企业发展增负

创始人的风格和格局决定了企业的未来。诺依曼的口才和形象帮助公司拉来的巨额融资,但在其他方面也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1.公司决策层混乱,公司高管有很多人是诺依曼的朋友和亲人;2.公司对外投资随意,诺依曼用公司的钱投资好友的一家快餐公司Laird Superfood  3200万美元;3.个人形象影响公司形象,《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诺依曼在私人飞机上吸食大麻;4.WeWork向诺依曼支付了590万美金购买“We”的商标;5.签有诸如“假设创始人亚当·纽曼突然离世或遭意外,则将由亚当·纽曼的妻子任命WeWork的接班人不符合商业常规的协议。以上种种,也让公开市场投资者对WeWork未来的发展产生质疑。

3.公开市场转向价值投资

WeWork作为全球排名靠前的独角兽,又有软银的支持,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诺依曼身高1.95米,外形也不错,同时也能言善辩,这两个特征非常有助于打动投资人。自2010年成立到2019年,融资金额就达130亿美元,正是这巨额融资为WeWork不计代价的发展提供了弹药,也是这巨额资金使得WeWork的估值曾达470亿美元。

WeWork作为独角兽企业,却是“同人不同命”。LyftUber最终上市,而WeWork上市却遭搁浅。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称,WeWork首次公开募股的失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投资者已经表明,他们不再愿意为过度投资买单。

尽管LyftUber成功上市,但是市场的表现却都低于上市前估值。优步上市前估值曾高达1200亿美元,但在上市IPO定价为45美元,开盘市值约为754亿美元,上市后二级市场表现一直不理想,目前市值546亿左右。笔者认为,如果WeWork未来上市成功,估值也很难达到470亿了。

7_看图王.jpg

Uber二级市场表现

Lyft上市前市场估值接近200亿美元,目前市值只有110亿美元几乎砍半。

8_看图王.jpg

Lyft二级市场表现

小结:结合WeWork的发展脉络,WeWork IPO折戟、估值暴跌、创始人套利等一系列事件,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

1.WeWork业务模式硬伤,未来缺少想象空间;

2.创始人管理风格和个人形象对企业至关重要;

3.投资者不再为过渡估值买单,公开市场转向价值投资,企业盈利才是关键。

 

作者:张乾惠 中天华溥高级项目经理,拥有4年企业实践经验,4企业管理咨询经验。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曾服务的客户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华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安徽省大禹水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国科恒泰(北京)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朝阳区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亘元地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华能泰山电力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等。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