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文化专题】熔炼精髓之能源化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作者:赵梅阳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5-10-20

 1.jpg

本文是《中天华溥管理视野》“文化与管理(22)”熔炼精髓之能源化工篇,能源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肩负着"工业粮食"的安全使命,同时面临着碳排放与生态平衡的严峻挑战。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个传统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在国家"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纲领下,企业文化不再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而是驱动技术革新、管理升级与价值重塑的核心引擎。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一政策导向为能源化工企业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本文以中天华溥企业文化模型为框架,结合企业需求六层次理论,系统性解析能源化工企业如何将"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内核融入文化基因,实现经济效能与生态责任的辩证统一。通过深入分析行业特性、政策要求和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为能源化工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文化建设路径。

一、文化模型与行业特性的战略适配

能源化工企业兼具重资产、长链条、高风险与技术密集特征,其文化构建需兼顾战略刚性与实践柔性。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行业本质的基础上。

1、行业特性分析

能源化工行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资本密集型: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

技术密集型:依赖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

安全敏感型:生产过程存在较高安全风险。

环保压力大:排放物处理和环境影响备受关注。

政策依赖强:受国家能源政策和环保法规影响大。

2、文化模型选择

中天华溥提出的金字塔模型(层次分明、以上统下)与矩阵屋模型(四维支撑、战略平衡)尤为适配此类企业。

2.jpg

【金字塔模型】

该模型适用于大型央企及国企(如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通过"战略层-策略层-执行层"的垂直分解,将"绿色发展"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准则。

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例,其在战略层明确"绿色驱动、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在策略层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在执行层细化至每个车间的能效管理规范和碳排放监测标准。这种层层分解的文化建设模式确保了战略意图的有效传达和落地执行。

3.jpg

【矩阵屋模型】

矩阵屋模型强调多维协同,以"安全、环保、效益、创新"为四极,构建文化支撑体系。中石油的"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是典型应用案例——以环保责任为横轴,技术创新为纵轴,形成跨部门协同网络。

这种模型特别适合需要平衡多重目标的能源化工企业。例如,在新建项目中,需要同时考虑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社会效益和技术可行性,矩阵屋模型提供了系统性的思考框架。

中天华溥在《选择模型之矩阵屋》中指出:"矩阵屋模型适用于需平衡多元目标的大型企业,其文化体系需同时承载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

3、模型选择的实践考量

4.jpg

在选择文化模型时,能源化工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企业规模:大型集团适合金字塔模型,中小企业可选用同心圆模型。

发展阶段:成长期企业侧重成长树模型,成熟期企业适合矩阵屋模型。

业务特点:多元化业务适用铁三角模型,专业化业务适合金字塔模型。

文化基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可选用易经图模型,创新文化突出可用成长树模型。

二、绿色发展理念与文化六层次需求的契合

中天华溥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延伸的企业六层次需求,可精准映射能源化工企业的文化演进逻辑。这个理论框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思路。

5.jpg

1、六层次需求理论框架

6.jpg

2、案例分析

【万华化学】将"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使命(自我实现层),通过研发绿色聚氨酯材料(求知层),打造零排放产业园(安全层),实现文化需求与业务战略的全程对齐。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管理体系,2022年研发投入达到98亿元,其中绿色技术研发占比超过30%。

【宁德时代】以"电动革命"重塑能源格局,其"极限制造"理念融合零碳工厂(生存层)与全球化绿色品牌(尊重层)。公司制定了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并通过研发钠离子电池等创新技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中天华溥在《实现诉求之竞争力》中强调:"企业文化需要与业务战略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3、需求层次的动态演进

能源化工企业的文化需求呈现动态演进特征:

初级阶段:重点关注生存和安全需求,建立基础管理制度。

成长阶段:强化社交和尊重需求,构建品牌形象。

成熟阶段:追求求知和自我实现需求,引领行业变革。

这种演进过程反映了企业从合规经营到卓越追求的转变,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三、国家战略与企业文化实践的融合

"双碳"目标并非外部约束,而是企业文化重构的历史机遇。能源化工企业需要将国家战略内化为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1、政策内化机制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重点行业制定达峰路径。能源化工企业需将政策语言转化为文化语言:

【中国海油】将"碧海蓝天"纳入企业价值观,制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动海上平台光伏替代柴油发电。公司建立了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实现了政策要求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国家能源集团】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碳排放强度下降5.5%。这些目标通过企业文化传播体系层层分解,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2、行业倡议响应

中国石化联合会发布的《石化行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六大行动,为企业文化主题设计提供了指引:

【碳减排行动】低碳文化周、碳足迹计算竞赛

【循环经济行动】"废物零废弃"劳动竞赛、循环利用创新奖

【绿色技术行动】创新孵化器、绿色专利奖励

【清洁生产行动】最佳实践分享、能效对标活动

【绿色产品行动】生态设计大赛、绿色产品认证

【生态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环境共建

3、标准体系建设

能源化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文化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

【技术标准】清洁生产技术规范、碳排放核算标准

【行为标准】员工环境行为准则、供应商环境要求

【评价标准】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产品生命周期评估

中天华溥在《实现诉求之价值链》中强调:"产业政策需通过文化融合转化为员工自觉行动,而非被动执行。"

四、文化熔炼: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路径

1、核心理念萃取——基于行业特质

通过对全球50家领先能源化工企业的文化宣言分析,发现以下规律:

高频词统计:责任、创新、可持续、安全、卓越。

7.jpg

中天华溥同心圆模型应用:

【内核】绿色使命(如BP的"净零未来"、壳牌的"赋能进步")

【中圈】安全环保价值观(如杜邦的"安全第一"、万华的"责任关怀")

【外圈】员工行为公约(如"每度电的碳足迹计算"、"废弃物分类指南")

2、制度与文化耦合——铁三角模型的实践

8.jpg

借鉴中天华溥铁三角模型(三分鼎足、凝心聚力),构建三力支撑:

【领导力体系】

高管碳责任考核(巴斯夫将减排目标与董事会薪酬挂钩)

领导干部环境责任制(中国石化建立"党政同责")

决策层可持续发展培训(杜邦公司董事会环境专业委员会)

【组织力建设】

ESG委员会跨部门联动(宁德时代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万华化学环境工程师占比15%)

组织架构优化(国家电投设立碳资产管理公司)

【执行力保障】

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宝丰能源"碳中和监测系统")

精细化管理制度(中海油"海上平台环境管理手册")

员工行为规范(壳牌"安全环保行为准则")

3、标杆实践与文化赋能

【国际最佳实践】壳牌"赋能进步"战略以文化驱动能源转型,通过绿色氢能投资组合(物质层)与社区碳中和教育(精神层)实现双向赋能。公司计划到2050年成为净零排放能源企业,并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个业务板块。

【国内创新案例】隆基绿能提出"Solar for Solar"理念,用光伏制造光伏,其文化手册明确每1GW组件碳减排量,形成可量化的文化符号。公司建立全球首个"零碳工厂",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碳排放数据。

五、文化落地:工具与方法论

中天华溥提出的落地方略48法为能源化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工具。以下工具在绿色文化建设中尤为关键:

1、管理工具应用

【平衡计分卡】将碳强度、能耗指标纳入绩效文化(参见《落地方略58》)。中国石化将碳排放指标纳入各部门平衡计分卡,权重达到20%。

【丹尼森模型】评估组织绿色转型成熟度(如员工环保倡议参与度)。万华化学每年开展组织文化评估,测量绿色文化指数。

【奎因竞争价值观框架】分析企业文化类型,指导文化转型。能源化工企业通常需要从层级型文化向活力型文化转变。

2、措施抓手创新

【仪式烘托】举办"碳中和工厂揭牌仪式"(流量密码-事)。宁德时代为每个零碳工厂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增强员工荣誉感。

【负面管控】建立环境事故文化反思机制(流量密码-忧)。杜邦公司建立"事故分享"制度,将教训转化为改进动力。

【标杆学习】组织最佳实践交流(措施抓手-互动)。中国石油定期举办"绿色炼厂"现场交流会。

3、流量密码运用

【创始人引领】企业家绿色承诺(流量密码-人)。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推动RE100承诺,彰显领导决心。

【里程碑事件】重大减排成果发布(流量密码-事)。国家能源集团发布年度碳中和进展报告。

【技术突破】创新技术发布(流量密码-物)。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技术,展示技术实力。

正如中天华溥坚持的"文化落地需取长补短,在专业分工上融合制度流程,在管理工具上授之以渔。"

六、实施路径与保障机制

1、分阶段实施路径

【第一阶段】基础建设(1-2年)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制定碳排放基线

开展全员环境意识培训

建立基础监测系统

【第二阶段】系统推进(2-3年)

完善绿色制度体系

推进重点减排项目

建立供应链环境管理

开展绿色技术创新

【第三阶段】深化提升(3-5年)

实现碳中和目标

建立行业标杆地位

输出绿色管理模式

参与标准制定

2、保障机制建设

【组织保障】

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设置专职环境管理岗位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

【制度保障】

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建立碳资产管理制度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

【资源保障】

确保资金投入

加强人才培养

提供技术支持

【考核保障】

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定期评估改进

七、绿色文化永续动能

能源化工企业的绿色发展,本质是一场以文化为内核的系统革命。中天华溥文化模型的价值,在于提供从战略解码到行为落地的完整链路:

【金字塔模型】确保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统一,使绿色发展理念能够贯穿组织各个层级;

【矩阵屋模型】平衡多元目标冲突,帮助企业在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之间找到最优解;

【六层次需求】指引文化演进阶梯,推动企业从合规经营向卓越追求迈进。

当"节能减排"从政策要求转化为企业的道德自觉,当"绿色发展"从技术路线升华为文化信仰,能源化工行业方能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而非索取者。这场转型不仅需要技术革新和资金投入,更需要文化引领和价值重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能源化工企业文化应当包含下列文化特质。

将【碳中和目标】融入【企业愿景】和【价值观】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责任体系】

培育【创新包容】的绿色文化氛围

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打造透明可信的【可持续发展】品牌

唯有文化,能让硬科技拥有软灵魂,让黑色能源焕发绿色光彩。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文化将成为能源化工企业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能。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