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框架与实践路径

作者:高志春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5-06-30

 一、背景:政策驱动与发展需求的双重逻辑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政策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央企建设,《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明确要求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发布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进一步以部门规章形式强化刚性约束,要求中央企业建立覆盖全流程的合规管理体系。

从企业自身发展看,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法律环境。同时,防范重大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合规管理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成为现代企业治理的核心要素。

二、原则: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

1.坚持党的领导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全过程。党委从政治高度把握合规管理方向,确保合规制度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保持一致,引领国有企业在合规经营中践行社会责任与政治担当。

2.全面覆盖原则

合规要求应嵌入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从战略规划制定、投资决策、生产运营到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无一遗漏;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战略决策,还是基层员工的日常操作,都需遵循合规准则;落实到企业内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全体员工,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合规管理格局,实现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3.权责清晰原则

明确各主体在合规管理中的职责。业务及职能部门承担合规管理主体责任,负责本部门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建设,识别、评估和应对合规风险;合规管理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企业合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体系;监督部门则对合规要求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同时,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和各岗位员工的合规责任,使每个人都清楚知晓自己在合规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

4.务实高效原则

结合国有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合规管理体系。避免生搬硬套其他企业模式,注重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人员的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合规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合规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实现合规管理的智能化转型。

三、要求:组织、制度、文化与技术的立体化支撑

1.完善组织架构

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合规管理职责。设立合规委员会,作为企业合规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重大合规事项,研究制定合规战略和政策。在企业管理层中设置首席合规官,由总法律顾问兼任,不新增领导岗位和职数,全面领导合规管理工作,向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对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运行负总责。合规管理部门应配备足够数量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职合规管理人员,确保合规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各业务及职能部门设置合规管理员,由业务骨干兼任,负责本部门日常合规事务,形成上下贯通的合规管理组织网络。

图:合规管理的组织体系

1.jpg

2.强化制度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合规管理制度的宣传贯彻,通过组织培训、发放手册、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并熟悉合规制度内容。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定期对合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严格执行合规制度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合规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合规制度得到切实执行。

3.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合规文化是合规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合规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规划,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合规培训、案例警示教育等活动,树立依法合规、守法诚信的价值观,使合规理念深入人心。在企业内部营造依规办事、按章操作的良好文化氛围,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合规制度,从 “要我合规” 转变为 “我要合规”,形成全员合规的文化自觉。

图:合规文化建设

2.jpg

4.推进信息化建设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合规审查嵌入业务流程。鄂尔多斯市搭建国资监管云平台,实现线下工作线上化、风险预警即时化;中核集团通过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测重点领域,提升管理效能。

四、内容:全流程风险防控与重点突破

1.合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

国有企业应构建分级分类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全员普遍遵守的合规管理基本制度,明确合规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考核评价、监督问责等内容,为合规管理工作提供基本遵循。针对重点领域,如反垄断、反商业贿赂、市场交易、生态环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税务管理、知识产权、数据保护、商业伙伴等,以及合规风险较高的业务,制定具体制度或专项指南,细化合规要求和操作流程。对于对外贸易、境外投资、海外运营以及海外工程建设等涉外业务,根据所在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制定专项合规管理制度,防范涉外合规风险。同时,根据法律法规变化、监管政策调整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及时对合规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图:合规管理的制度体系

3.jpg

2.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

全面梳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合规风险,建立合规风险数据库。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潜在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流程图分析、风险矩阵法等,提高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准确性。定期更新合规风险数据库,动态跟踪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合规风险点,为合规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3.合规审查机制建立

将合规审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经程序嵌入业务流程。在规章制度制定、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合同签订、重大项目运营等关键环节,严格进行合规审查。明确合规审查的主体、范围、内容、标准、流程和责任,确保合规审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业务及职能部门在提交相关事项进行决策或执行前,应先进行自我合规审查;合规管理部门依据职责权限对提交事项进行专业合规审查,提出明确的合规审查意见。重大决策事项的合规审查意见应由首席合规官签字,对决策事项的合规性负责。未经合规审查或经审查不通过的事项,不得实施。

4.违规行为举报与调查处理

建立健全违规行为举报机制,设立举报平台,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信息严格保密,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对收到的举报线索及时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违规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违规人员依法依规给予纪律处分、经济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针对违规行为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图:合规管理运行机制

4.jpg

五、方法:分层实施与创新实践

1.借鉴先进经验与最佳实践

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在合规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特点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关注行业内合规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参加相关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活动,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合规管理视野,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2.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合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合规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将合规制度、流程、风险信息等纳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合规风险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合规风险点;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合规审查的智能化辅助,提高合规审查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合规管理工作的在线审批、流程跟踪、文档管理等功能,提高合规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便捷性。

3.开展内部培训与外部咨询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业务能力。制定系统的合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知识、合规管理制度、业务操作流程等。邀请外部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合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外,在合规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可借助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合规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立足政策要求与企业实际,构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流程规范、文化浸润”的合规管理体系。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技术应用,国有企业可有效防控风险、提升治理效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未来,随着国际合规标准(如ISO37301)的深化应用,国有企业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化合规能力建设,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