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溥天下:同为偏安江南,孙吴与南宋哪个更强一些?

作者:张宏波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3-08-08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会出现南北对峙的分裂格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三国时期曹魏(西晋)与孙吴(孙权吴国)的南北对峙,以及南宋与金朝的南北对峙。

那么今天我们聊一个八卦问题,在这两个南北对峙的时代,作为南方政权的孙吴与南宋,在武力上哪一家更强呢?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南北政权的对峙状态

从地理位置来看,由于在冷兵器时代的交通限制,南北方政权对峙主要集中在三条线路,最东边就是淮河与长江之间的寿春、合肥一线,从合肥入巢湖经濡须水进入长江,当然这条线还可以偶尔偏东从淮阴出发,走广陵(今扬州)附近入长江,走的是中渎水(古邗沟),在这条线路上核心的攻防位置是淮河南岸的寿春与淮江中间的合肥。

在中间的一条线路是走南襄通道顺汉水直下沔口(今汉阳),或者顺陆路直插长江北岸的江陵(今荆州市),这条线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主要南北攻防路线,意义在很多时候超过东线。

最西边的这条线是关中巴蜀一线,主要以秦岭作为南北方防线,南方政权一般能够占据汉中,通过横穿秦岭的几条通道与北方政权进行攻防。而北方政权则在关中与陇右地区占据优势。

在南宋与金朝的对峙时期,金朝与南宋在这三条线上都处于直接对抗的局面,而在三国时期孙吴主要在东中两条线上与曹魏对抗,曹魏同时还要在关中与陇右对抗蜀汉。

二、从控制区域来比较双方武力

要对比孙吴与南宋的武力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双方在鼎盛时期的控制区域,在这一点上,孙吴明显要逊于南宋:

1、江淮之间的东部战线

在孙吴与曹魏对峙时期,即便在孙吴的鼎盛时期,此时曹魏基本在三条线全部处于守势阶段,作为东部防线最核心城市的合肥也一直牢牢掌握在曹魏手中,其中有多次孙权御驾亲征合肥的案例,但是基本上都只能顿兵合肥城下,无功而返甚至损兵折将。一个张辽用八千人就能抵御十几倍于己的吴军,直到现在在合肥市中心的位置还有相关的遗迹。

我们再来看看南宋对金朝的东线战绩:

南宋与金朝的战绩不像曹魏与孙吴,曹魏与孙吴的战争有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在有限的区域进行反复拉锯,但是双方南北的战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有限的地理位置展开的。而南宋与金朝的对抗有点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的战斗大开大合,交战的区域范围明显扩大。

在东线地区,金朝第三次南征曾经突破长江锁钥,前头部队甚至深入到浙江福建沿海—搜山检海捉赵构,这是金朝对战南宋(前两次是北宋)武力的辉煌顶点。但是金军这次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截击之后再也不敢轻犯江南,两国之间的战场一直停留在淮河两岸。

对了,你没看错,南宋与金朝的东部战场在淮河两岸,包括了淮南和淮北,孙吴与曹魏的战场一直在淮南地区,其实更主要的是在江北地区,也就是远离淮河的长江北岸地区。在第一次绍兴议和之前,岳飞率部收复了淮南地区,整个淮河以南地区全部成为南宋的控制区域,而孙吴从来没有达到这样的成就。由此可见在东部战线上,南宋的武力要远远强于孙吴。

1_看图王.jpg

2、江汉之间的中部战线

中部战线情况与此十分类似,作为江汉平原门户的襄阳属于中部战线争夺的重点城市,哪一方占领了襄阳,哪一方在攻防中就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在三国时期,北方政权的曹魏一直牢牢控制着襄阳,唯一的一次危机还是出现在刘备军事集团控制荆州西部时,关羽发动的襄阳之战,即便如此襄阳也没有被南方政权攻破。而恰恰因为襄阳被曹魏集团牢牢掌握,曹魏获得了南下长江的先机,不但可以从襄阳自汉水攻击沔口(今汉阳),威胁宜昌,还可以从陆路直接南下威胁江陵(今荆州),这样的局面使得孙吴集团一直无法在江北发展经济,失去了江北平原大片的粮仓,而只能将江汉之间的大片区域变成军事区。

反观南宋而言,金朝在第三次南侵后曾派其扶持的伪齐政权占领了襄阳地区,而1131年南宋仅仅建立四年的金国军队第三次南侵北撤之后,岳飞就带兵收复了襄阳六郡,包括襄阳以北的邓州与信阳全部收归南宋管辖。在这之后,岳飞与友军抗击金军(及其附属政权)的主要战区就限制在襄阳以北地区,河(黄河)汉(汉水)之间成为宋金双方中部的主战场。

2.jpg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中部战线,南宋的武力也要远远高于三国时期的孙吴集团。

三、从定都位置来比较双方武力

分析国家或者军事集团的强弱,还可以从定都的位置来看出一些端倪:

孙吴时期的都城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秣陵(今南京),另一个就是武昌(今鄂州),这两个都城的位置都在长江边上,都城隔江与北方军事集团对峙,可以说孙吴的皇帝还是比较猛的。

而反过来看南宋就比较衰了,南宋的都城在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这个地方离长江还有很远,即便乘坐高铁从南京到杭州也要两个小时以上,所以说南宋的皇帝远离前方战场,即便是南宋军队已经基本控制了淮南地区,武将们屡次请求高宗赵构迁都健康(今南京),赵构就是不敢。

从这一点来看,南宋的武力似乎又弱于孙吴。

三、从进攻能力来比较双方武力

南北方的攻防战中往往是互有攻守,防守可以有效的利用地理位置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而进攻却是扎扎实实的需要真实武力的存在,我们再看看双方进攻武力的对比:

1、孙吴的北进

孙吴在强盛时期也曾经与西蜀联合东西并举,发起过数次的北进行动。从东线来看,东吴军队的进攻集中在濡须水—巢湖—合肥—寿春一线,寿春处于淮河南岸,合肥处于江淮中间位置,而在多次的进攻作战中,孙吴从来没有突破过寿春一线,也就是寿春从来没被孙吴真实的占领过,更多的北进则是顿兵在合肥城下。

在中线的襄阳一线,当年赤壁之战后孙吴的肱骨周瑜心心念念的就是占据襄阳,从而获取北上许(许昌)洛(洛阳)的前进基地,可惜周瑜早死,后继陆逊等人从来没有迈进过襄阳城一步,更别提北上中原了。

2、南宋的北进

南宋北进的巅峰时期仍然集中在岳飞韩世忠时期,当时在东线战场上,南宋曾经渡过淮河进入到徐州腹地,而双方反复争夺的区域集中在淮河两岸,这个进攻位置已经超越了孙吴的武力水平。

在关键中线地带,南宋在占领襄阳后曾经屡次北进,希望收复两京而实现王师北还,而且这一目标曾经屡次实现。岳飞带领岳家军曾经“席卷京西”,一直收复了黄河以北的河内地区(今焦作、孟州附近),甚至一度进入了开封城,只是由于后续不继,皇帝下诏才不得不撤军北返。

需要说明的是,南宋的北进不像孙吴小规模的战斗,基本集中在东中两线,岳飞的北进席卷了开封以西,黄河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曾经被南宋收复过,只不过后来由于朝廷一意议和而不得不被迫放弃了。想想着实可惜。

当然,从进攻的武力而言,南宋也远远超过了孙吴的军事集团。

四、结局为何如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南宋的定都位置看似比较衰,但是无论从控制区域还是进攻能力来看,南宋都要远远超过孙吴,而这还不算孙吴要借助西蜀的武力一起来抗衡北方政权,而南宋则是以一己之力来抗击金朝。

除了主观因素,我们也来看看客观原因:

1、孙吴与南宋不同时期的经济差距

在三国时期,南方大部分地区还属于蛮荒之地,远未开发,经济实力大打折扣,南北方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战争经济能力来看,都是北方更强,这是孙吴即便与西蜀联合也无法与曹魏抗衡的主要原因。

而从三国时期开始,北方由于战乱人口屡次南下,不但开发了南方的经济,提高了经济水平,也增加了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就意味着军队后备数量,到了南宋时期南方已经相对于北方更为发达,这一点是南宋与金朝的对抗中不处下风的重要因素。

2、孙吴与南宋敌对方的客观因素

孙吴的主要对手是曹魏以及后来的西晋,曹魏是通过多年的战争才削平了北方的军事割据,战争实力与战争经验毋庸置疑。同时曹操统治的北方区域经济稳定、人口数量大,曹魏又实行了军屯与民屯制度,让曹魏的战争实力大增。

而南宋的主要对手金国虽然武力也很强大,尚有“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说法,但是金朝在河北(黄河以北)地区一直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每次南下作战后都要回到自己的老家黑龙江。金朝直到岳飞死后十余年后才将都城迁到中都(今北京),即便如此距离前线仍然太远,不利于军队的远途奔袭作战。而金军主力北撤后留下的伪齐军队则战斗力陡降,也在一定程度上衬托了南宋武力的提高。

3、孙吴与南宋政权的政治地位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还有一个政治问题。三国作为后汉的附属阶段(一直有“后汉三国”之说),孙吴一直是一个地方军事集团,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才属于国家正统,孙吴也在不断的接受曹魏军事集团的册封(因为朝廷就掌握在曹魏手中),政治不正确也造成了人心归附问题,因此孙吴始终无法吸引精英人才以及普通百姓的普遍归附。

而南宋建立在北宋被金国灭亡的基础上,即便是政权撤到了南方,但是北方大部分地区人心仍然向背明显,很多地方豪强武装割据,在金国的占领区开展敌后战争,大大牵扯了金国的南向用兵,背后的割据武装随时有切断金军后路的风险,而这种情况确实在宋金战争中屡次出现。

不仅仅是政权归属问题,文化问题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在三国时期,占据黄河南北的曹魏集团自称中国,而孙吴属于夷越之地,以中国对抗夷越更是一场文化战争。而南宋相对于金国则处于文化的正统地位,金国出身北方夷狄,与曹操当年消灭的东胡同属一族,在南宋士大夫捍卫中原文化的意识中,南北方的吸引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所以说,孙吴与南宋相比,固然在武力上能从表面上分出个上下高低,但是其中隐含的各类政治因素同样不可小觑,我们读史书不能以偏概全,屈枉了古人。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