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观点

溥天下:中国古代的“关内”与“关外”之分

作者:张宏波来源:华溥咨询时间:2023-07-28

 由于山海关的存在以及东北地区相对独立的区域特征,所以我们现在一般将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称为“关外”,而将山海关以南以西的地区称为“关内”。“关内”与“关外”的概念其实是清朝入山海关而主中原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在之前明朝的防卫体系中,其实一直把东北、华北、西北长城以外的地区都统称为“关外”,有的也会称为“口外”。

在年代较为遥远的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其实也有“关内”与“关外”的区分,只不过彼时的“内外”与现在社会强调的“内外”完全不是同一地理概念。

在秦朝统一六国时,由于秦朝以及后来的西汉定都咸阳与西安,因此此地号称“关中”,当时的大关中概念是是“扦关(今重庆奉节)、郧关(今湖北郧县)、武关(今陕西丹凤)、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以西以内的广大地域。在这一地区中,包含了陕西中部的泾渭平原地带,还包含了汉中巴蜀的广大地区。

在当时由于定都的原因,关中地区也被称为“关内”,而在这些关口以东的地区则被称为“关外”。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叫杨仆的著名将领数次立功,但是他们家当时在函谷关以东的弘农,杨将军以自己家在“关外”为耻,请求汉武帝将自己的家迁到关内,甚至愿意向国家上缴万贯家财,当然后来汉武帝也顺水推舟成全了杨仆。这件事在《汉书.武帝纪》中有详细的记载:“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

由于当时的关内地区为京畿与统治重心地区所在,因此境内官员与百姓所享受的政治与经济利益要明显高于“关外”,因此封侯拜相者往往以位居“关内”为荣,而已封地在“关外”为耻。同时,政府为了力图造成“关内”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经济上的优势,也制定了很多特殊政策以保证其富强,比如禁止关内的黄金、马匹、铜等重要战略物资流出关外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武帝时候的杨仆为什么愿意花钱迁居的原因了。

可以想象一下,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性特征,我们现在东部沿海区域相对于东北关外地区的心理优势,在秦汉时期当今所谓的内陆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心理优势,真可谓“千年河东、千年河西”。

当然,随着东汉建都在洛阳之后,“关内”与“关外”居民的身份差别与政府限制也不复存在,汉中与巴蜀地区也与陕西平原地区分开,成了独立的经济区域单位。此后,秦汉时期“关内”与“关外”的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

 

版权说明:本网站图片源于站酷海洛版权图片,已获得使用授权。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及其他商业应用。

Copyright©中天华溥管理咨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6216号